发布日期:2025-03-21 21:59 点击次数:196
股票加大杠杆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凤凰 WEEKLY股票加大杠杆,作者:花木蓝,编辑:闫如意,原文标题:《中国第一「睡省」,尴尬了》,题图来自:视觉中国
如果山西要写年终总结,它的 2024 年度关键汉字应当是:急。
自从《黑神话:悟空》带火了山西旅游,山西就从无人问"晋"的小透明变成了热搜常驻的大网红。网红意味着流量和富贵,也意味着勤勉和争议。
山西网友很急。
为家乡献计献策,生怕它接不住这泼天富贵。
各大旅游博主喊话说"别午睡了",恨不得轮番上阵给文旅局开策划会。
山西文旅更急。
每一波流量它都接得积极,从策划"跟着悟空游山西"路线,到开发通关文牒等周边文创。
一个月能发 400 多条视频,活跃得不像一个官方号。
山西各大旅游城市最急。
一边是连藏箱底儿的铁佛寺也开放了,一边要想办法弥补蜂拥而至的游客和接待能力不足之间的鸿沟。
2024 年国庆期间,小西天景区排队现场,游客因为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产生情绪,副县长现场唱歌,公安局局长答疑,公安局副局长说想骂就骂我两句。
也正因为着急要搞好旅游,提升用户体验,今年春节,大同古城反而搞出了"撬锁开灯"的大新闻来。
大同古城倡议"夜间亮化",也就是过年期间晚六点到早六点不要关灯。事后,当地街道办发布了一封《致歉信》,承认说,"思想上急于求成,方法上简单粗暴。"
太想把事儿办好,反而搞成了"亮化狂魔"。
更让人着急的,是山西的经济数据。
如果说旅游爆火像一剂强心针,让长期陷于"发展焦虑"的山西看到新可能,那么,GDP 数据则是赤裸的现实,提醒着山西不得不面对的家底。
1 月 26 日,山西省公布了 2024 年 GDP 数据,是 31 省份中最后一个公布 GDP 数据的省份。2024 年,山西 GDP 增速 2.3%,在全国 31 个省份排名倒数第一。同时,山西经济总量被内蒙古超过,全国排名从 2023 年的第 20 位下滑至第 21 位。
山西,不得不急了。
接住那泼天富贵
对于山西来说,2024 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就在 2024 年 4 月,文旅中国还发文章说,旅游大省山西还在苦等一个出圈机会。
8 月,山西就等到了《黑神话:悟空》。
这个国产首个 3A 大作在国内 36 个景点取景,山西独占 27 个。
数据印证着这场"泼天富贵":
# 黑神话悟空取景地门票销量暴涨 3 倍 # 话题在游戏上线当天登顶微博热搜榜,连山西高速的股价都迎来涨停。
2024 年,山西省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 27.24%;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 36.03%;
2025 年春节假日,接待国内游客、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 22.20% 和 30.03%;
尤其是在游戏中作为取景地的云冈石窟、应县木塔、悬空寺和华严寺等景点,更是跻身省内最热门的 Top5 景点,节假日一票难求。
山西这个"午睡大省",拿出了 120% 的精力,迎接国内外的游客。
山西确实是有家底的。
要知道,山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旧石器文化遗址、古建筑、古戏台,数量均居全国第一。但他们的问题是——太!分!散!
去山西旅游很像玩开放世界游戏,地图很大,风景很美,但传送功能还没解锁——
山西的另一个标签就是"高铁弱省",高铁总里程数仅为安徽、湖南等中部省份的一半。山西的两大城市太原和大同之间,至今尚无时速达 350 公里的高铁相连。从北京出发去大同,都可能比从太原出发要快。
如果想去看看应县木塔,得先从省会太原坐车奔波 3 个小时,到了之后才发现,还有隐藏任务:如何找到一个像样的餐馆。在当地,德克士已经是最大连锁。而更多的餐厅,下午 2 点半就不营业了,再开门,就是傍晚,因为两点到四点左右,服务人员得午睡。
难怪之前有人说,山西文旅是抱着金饭碗在讨饭。
旅游资源是一等一的好;旅游体验却是众说纷纭。
全国都在发展休闲旅游了,山西的旅游产品好像停留在上个世纪。
打开旅游景点的评价,基本都是对古建筑的赞美,以及对景区建设和配套的吐槽:门票不值、强制坐摆渡车、商业街规划混乱、进景区堵车严重,一不小心,就搞成了一趟"文化苦旅"。
董宇辉曾经深情地赞美山西:
"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,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。"
这里的旅游产品和发展好像也是停留在了旧时光里,带着一股古董味。
家里有矿的穷人
旅游业的火爆无法带来全域的增长,似乎并不令人意外。
毕竟,很少有城市是单纯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。旅游业再火爆,对经济的贡献也是有限度的,在全国范围内,旅游发展对拉动 GDP 的贡献一般是 5%。
但山西的经济发展欠佳,还是让人有点难以理解。
毕竟,它可是真的家里有矿啊!
近年的经济数据显示,山西省的 GDP 构成里,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 不足 4%,超过 30% 来自采矿业,15% 来自制造业。
可以说,成也煤炭,败也煤炭。
山西,这片被称为"煤海"的土地,坐拥全国四分之一的煤炭储量,在已探明的全国约 2000 亿吨煤炭资源中,山西独占 483 亿吨。因此,它也长期承担着全国的电煤保供任务。
经济学领域里有一个"资源诅咒"假说:
当一个地区过度依赖自然资源,经济结构往往会变得单一,产业升级受阻,甚至拖累整体发展。山西正是典型案例。
尤其是矿产业本身是规模报酬递减或者不变的行业——开采越多,边际收益越低。而且,煤炭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、产业排挤效应,让其他行业很难生根发芽。
2024 年《财富》杂志公布了中国 500 强企业排行榜,山西企业有 7 家上榜。7 家企业中,6 家属于能源、化工、铁路运输等传统资源型或重工业领域,依然是"靠山吃山、靠煤吃煤"的路子。
要知道,煤炭、化工等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极大。相比于科技、互联网、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,传统重工业的利润空间有限,科技含量较低,难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。
更致命的是,资源的丰沛反而造成人员挤出效应——山西的产业高度集中在煤炭,其他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受限,导致大量年轻人外流。过去 10 年间,山西人口整整减少了 182 万,成为全国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。
偌大的山西,只有一所 211 大学,没有 985。
名校的稀缺,意味着很多山西本土的优质生源,只能选择省外高校。而当他们在异乡学成之后,家乡就业市场里标注着月薪三四千元的"优质岗位",又挡住了人才回乡的步伐。
煤炭,这些形成于 3 亿年前的黑色纹路,如今正成为困住山西的魔咒:
全省每赚 10 元钱,依然有超过 3 元来自井下。
煤价涨,经济飞,煤价跌,发展滞。
路在何方
2021 年,煤价上涨,多地限电。
山西与河北、山东等 14 个省市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,保障能源供应。
网上流传的那一句" 14 省的火炉,燃烧的是山西的故土"也是师出有名。
在 2021 到 2022 年,受全球煤炭价格飞涨的影响,山西经济曾一度快速增长。
然而,当时就有学者发出警示:
"这批快速增长的资源型城市,其受短周期因素影响明显,但中长期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难度很大。"
果然,2023 年煤炭价格进入低位运行,山西的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。
这一切都揭示了资源型地区经济的脆弱性:一旦资源价格波动,经济的增速便随之减缓,难以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。
翻阅山西的历史,"转型"和"改革"贯穿始终。
2019 年就曾有大 V 给山西的经济开出药方:一把资源牌改革激活,一张旅游牌突出重围。
可惜,知易行难。
"改革激活"谈何容易,山西近年来的产业发展轨迹中,多次出现与时代机遇擦肩而过的遗憾。
2010 年,吉利携甲醇汽车项目落户晋中;2016 年,比亚迪在太原生产基地开工,逐步把全市出租车都更换成纯电车。
但截至 2024 年,山西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不足全国 1%,锂电池、智能驾驶等核心配套环节近乎空白。
2003 年富士康太原园区与 2011 年晋城园区相继落地,累计创造近 20 万就业岗位。然而历经二十年发展,山西电子信息制造业仍未形成本土企业集群,技术外溢效应微弱。相较郑州依托富士康培育出多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山西似乎又一次错失了产业升级的机遇。
经济学上有一个"队列转移困境"观察,或许可以解释这种现象:
当新的窗口出现时,能迅速抛弃原来队伍去新窗口的,往往是排在队尾的人。相应的,当新的发展机遇出现时,能够快速抓住机会的通常是那些缺乏极大优势、没有在原有赛道上深度布局的地区。
2003~2012 年煤炭经济年均 20% 的高速增长,使得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都深陷资源依赖惯性。在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黄金十年,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,都缺乏培育替代产业的现实动力与紧迫感。
不过这一次,山西似乎是真的"急"了,也认真了。
翻开山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,"转型"一词出现频次持续攀升:2024 年提及 17 次,2025 年增至 24 次。
山西的"急",是觉醒者的焦虑,也是破局者的勇气。
文旅增长带来的不仅是流量和关注,也是新的发展方向和希望。
转型从来不是一场百米冲刺,而是一场需要持续发力的马拉松。
五千年历史看山西,但山西的未来不能仅靠历史。
参考文献:
1. 山西文旅,《2024 年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 27.24%》
https://life.caijing.com.cn/20250220/5071605.shtml,2025-02-20
2. 每日经济新闻, 《"隐形"旅游大省山西仍在苦苦等待一个出圈机会》
http://travel.china.com.cn/txt/2024-04/03/content_117102969.shtml,2024-04-03
3. 抽空捡史,《山西,咋混的?》
https://m.thepaper.cn/baijiahao_4445322,2019-09-17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凤凰 WEEKLY,作者:花木蓝